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赣州>旅行游览
千年古村焕新姿——探访全南县国家AAAA级景区雅溪古村
2019-03-28 编辑:习妍 来源:客家新闻网-赣南日报 浏览量:51562

.jpg

雅溪古村一隅。


.jpg

在雅溪古村景区,打糍粑等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春到雅溪,三月的广玉兰花开灼灼,粉黛如霞,位于全南县龙源坝镇的千年雅溪古村变得明媚鲜活起来。近日,记者走进这里,感受了不一样的乡村风情。


古村迎来“新心跳”


游围屋、喝擂茶、赏花海……当天一大早,雅溪便迎来了第一拨游客。热闹的喧嚣声中,古老的村庄开启了生机勃勃的一天。


雅溪距全南县城22公里,2016年被列入中国美丽宜居乡村,也是住建部认定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内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石围和土围,是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作为赣南客家围屋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然而,在一年多前,同很多掩埋在旧时光里的其他古村落一样,雅溪也曾处于“失血”状态:年轻人口外流,村里只剩下留守在家的老人,守着历经沧桑的古旧围屋,与它们一同老去……


如何守住历史遗产,留下乡愁,使传统村落及宝贵资源“活”起来?全南县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旅游,实施全域旅游“珍珠链”战略,雅溪迎来了“新生”。该县引进广东客商投资2.5亿元,将雅溪打造成以养生休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高标准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并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千年古村重焕新姿。


全南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不拆房、不填塘、不砍树,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在这里,片石砖木都派上用场,重新化腐朽为神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砖泥房,经过风貌改造、内部修缮、新功能植入和景观环境布置后,纷纷改头换面,成了一间间民宿、酒坊、茶吧。


为了支持配合雅溪围屋的保护修缮工作,村里的围屋“守护者”陈海明掉着眼泪搬出了住了55年的石围。“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阻力不小,但最后都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该县文广新旅局工作人员廖少平常驻雅溪项目建设一线,他告诉记者,让雅溪美起来、“活”起来是当地村民和干部的共同心愿,像陈海明这样全力支持景区建设的本地原住民不在少数。众人齐心,辛勤苦干,几百个日夜的辛劳换来了古村新貌,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光荣和自豪。


游客乐享“从前慢”


“遍地无如此处雅,停车勒马且闲闲。”走过雅凤石桥,蓦然映入眼帘的便是村口迎宾石上镌刻着的这两句诗。500多年前明代文学家王阳明笔下悠然雅致的乡村生活,正是今日雅溪古村的日常还原。


春日午后,行走在古村巷陌,游人总是会不禁放慢脚步,一天的时光便在不知不觉中悠然度过。“城市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很多人愿意到这里放松心情,感受乡村田园的‘慢’生活。”村党支部书记陈海全说,雅溪村如其名,雅而不俗,多个景点以“雅”命名,古色古香、独具乡愁的村庄风貌深受欢迎。


在雅韵汉服馆,游客可以穿上心仪的汉服,穿梭于雅溪古巷,感受千年时光流转;置身雅风小酒馆,既能品尝清淡香甜的客家米酒,又能体验网红摔碗酒的乐趣;来到清雅茶吧和博雅书吧,古朴典雅的装饰风格让人安享恬静;暮色降临,入住清雅居、且闲居等民宿,感受乡村不一样的夜晚。


“还有极具古代气息的雅溪书院,这是全市目前唯一一座大型的乡村书院。”廖少平说,沿着博雅路一路前行,走进由一栋小四合院和一间旧民房改建而成的雅溪书院,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便扑面而来。廖少平介绍,书院设有藏书、读书、讲学三个区域,藏有近万册线装书籍,重现了雅溪“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文化传统。


除了凸显“雅”的特色,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全南还深度挖掘雅溪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乡愁守住“根”、留住“魂”。


紧邻着村里百年桂花树“美人扶”的,是一间由猪牛栏改建而成的农耕文化展示厅。儿时记忆中使用过的犁、耙、石磨等器具整齐排列,让游客近距离触摸农村生活,感受乡土气息。


在“福星土围”和“雅凤石围”,该县则打造了二十四节气馆及非遗展馆,通过声光电场景模拟和沉浸式全息景像,展示节气变化及嫁娶、酒俗、山歌、年节等客家传统习俗,原汁原味传承赣南客家文化、阳明文化、非遗文化。


“就像世外桃源一样,让人留恋、不舍!”这是很多游客来了雅溪古村之后的共同感受。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何妨当一回“守拙归园田”的现代陶渊明。


村民吃上“乡愁饭”


像往常一样,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村民陈秀英便早早出门,来到自家经营的美食馆,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段时间天气好,从外地赶来的游客特别多,大家都愿意来尝尝我们村里的特色风味小吃!”热气升腾的厨房里,陈秀英正在麻利地赶制磨斋、糍粑、擂茶等深受游客欢迎的客家小食。她告诉记者,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进账五六千元。


在雅溪,像陈秀英一样吃上了乡村旅游饭的村民不在少数。改造提升后的古村落,不断有新鲜的面孔、全新的业态涌入,村民们的脑筋也开始活跃起来。


陈刚夫妇原本在杭州从事丝绸行业,看到家乡景区开发建设得这么好,便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夫妻俩注册了“围屋女”商标,在村中开起了丝绸店,开发出20多种丝织产品,远销全国及欧美市场。


村民陈清华、陈彩华姐妹,几年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工厂务工,看到村里游客多起来,便回来应聘在景区运营公司上班,既能照顾家中父母,工作环境也优美宜人,姐妹俩喜笑颜开:“回来了就不走了!”


而对村里的贫困户陈炎山来说,最令他感慨的莫过于年过六旬还找到了一份能让他自食其力获取报酬的工作。景区建成后,他积极参与保洁、绿化等工作,每日务工报酬有90元。


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曾几何时,“空心村”是一个让雅溪人无奈的名词,而现在,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开始流向这里:村民们把闲置的房屋和土地租赁给运营公司进行业态开发、景观打造,获取一次性20年的租金;同时,投资商拿出一定比例的门票收入,由村委会分配,壮大村集体经济;网红摔碗酒馆、咖啡厅、农家乐、土特产品商店等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成熟,村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最终受益者,自然还是村民自己。”全南县文广新旅局局长黄慧明介绍,在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该县坚持共享理念,引导村落原住民积极融入业态开发,实现投资商、运营商和村民的利益共享。目前通过出租房屋、开店经营、参与务工等方式,雅溪村80多户村民中,已有43户参与其中,成为了景区开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傅志祥 王敏 特约记者 黄扬扬 记者 彭梦琴 文/图)


编辑:习妍
微信用户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PC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