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掀开了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的崭新篇章。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与会,形成了458项务实成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向了新的阶段。
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和重要起点之一的江西省也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构建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赣州国际陆港—罗马尼亚中欧班列首发仪式(图片来源:江西省商务厅)
江西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是中国唯一同时毗邻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份,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区域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具有“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多重叠加的战略优势。
当前,江西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西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趋势,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拓展人文交流领域,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朋友圈”,获得更高水平的共赢发展。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在全省上下的通力合作之下,江西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亮眼的十年“成绩单”。
交通互联 织线成网铺坦途
2023年9月25日上午,上饶-温州铁海联运班列正式首发,共计82标箱,总货值约2500万元的光伏组件在上饶市完成组货后运往温州港,再通过海运方式送往巴西桑托斯。这趟班列的开通,是江西上饶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交通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柱和保障。十年来,江西积极构建全方位互联互通的新局面,铁、公、水、空的立体开放大通道目前已基本形成。
南昌—厦门港马士基海铁联运“一单制”首列出海(图片来源:江西省商务厅)
物流通道有效拓展。截至2023年6月,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5219公里,其中高铁2086公里(居全国第7位),北上、南下、东进、西出的高铁大通道不断优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731公里,占全国的3.87%;港口航道通航总里程5716公里;随着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景德镇罗家机场改扩建、赣州黄金机场三期扩建、宜春明月山机场二期扩建、上饶三清山机场改扩建等机场项目的有序推进,全省机场形成“一干七支”布局。其中,南昌昌北机场已跻身旅客吞吐量千万人次,并且开通了9条国际(地区)全货运航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这片内陆腹地装上了对外开放的强劲引擎。
赣欧班列稳定运行。截至2023年6月,全省累计开行赣欧(亚)班列1892列,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2条精品线路保持常态化运行;贯通西中东南四大通道7大边境口岸,全面形成“26条国际直达货运班列”的运输格局,通达欧洲、中亚和东南亚14个国家的26个城市;探索开行“江西制造”“家电”“冷链”等特色专列,助力家具、光伏、医用产品等一批优势产业的加速发展。
铁海联运逐年增长。2014年,全省铁海联运集装箱总量为2.7万重标箱,2022年总量增长至18.3万重标箱,2023年1-6月全省完成运量12.9万重标箱,年均增长45.4%。截至2023年6月,全省累计运量94.7万重标箱,通达7个出海港口,其中南昌至宁波、厦门,上饶至宁波,赣州至深圳4条线路为“天天班”航线,江西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得到保障。此外,江西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的组合港通关新模式,持续稳定运营“赣深”“赣穗”组合港,实现内陆与沿海“同关”,形成“高效、便捷、经济”的铁海联运通道网络。
九江港—洋山港首票“联动接卸”货物启动(图片来源:江西省商务厅)
经贸互利 合作共赢创未来
“我们真诚期待与大家分享江西的战略叠加机遇、产业升级机遇、创新发展机遇、绿色转型机遇,加大在项目投资、产业对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在今年9月举行的中国(江西)-欧洲(爱尔兰)经贸推介会上,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叶建春向现场来宾发出亲身走进江西、深度了解江西、考察投资江西的热忱邀请。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经贸合作,是江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必行之路。
自古以来,江西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从陆上丝绸之路要道新疆伊犁地区出土的元代景德镇窑瓷片到古代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沉船中发现的景德镇青白瓷,从把中药材、麻纺、竹编等江西特产输往世界的江右商帮到明代撰类书《多能鄙事》中江西铅山红茶输入欧洲的记载,无不昭示着赣鄱大地与丝路的古老羁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江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也迎来了新的阶段。
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近年来,江西大力组织企业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北亚博览会、兰洽会等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推介本土陶瓷、光伏、工艺品、茶叶、食品等特色产品,鼓励企业抢抓机遇,让更多江西特色商品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扩展产业发展新空间。目前,江西对外贸易已通达228个国家和地区,引导企业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建设了100多个海外仓,构建了高效顺畅的交易网络。2013至2023年6月,江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1748.8亿美元,其中出口1553.6亿美元,进口195.2亿美元。
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江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从2013年的0.59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4亿美元。江铜、晶科、赣锋锂业等一批江西优势企业扬帆“出海”,布局全球,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如今,江铃汽车跑上了沙特街头,来自南昌市新建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水稻种进了赤道几内亚的土地,江西国际承建的输变电项目点亮了赞比亚万家灯火。江西国际、中煤建设等7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中国瑞林同时上榜“国际工程设计企业225强”。截至2023年6月,全省企业在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境外项目898个,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78.5亿美元。累计在全球承建的公路里程数超过1万公里、桥梁152座、机场6个、电站62座、大坝66座、医院37所、学校82所、水井1.38万口,各类建筑面积累计超过1000万平方米。借着“一带一路”的春风,中国人民的“友谊之树”在远隔山海的异国土地上枝繁叶茂,向世界展示着来自东方的真挚情谊。
赣州国际陆港(图片来源:赣州国际陆港管委会)
招商引资实效逐步提升。在积极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的同时,江西也在努力吸引外商投资“引进来”,进一步夯实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江西不断强化开放意识,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加快推进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建设,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度,支持外资参与本省创新驱动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以来,江西通过举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活动、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庐山全球商界精英大会等重大活动,大力推介本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及营商环境优势,引进了新加坡丰益集团投资的益乐矿业、印尼金光集团投资的金红叶纸业等一批优质项目。
国际金融参与度不断提高。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江西也积极参与其中。截至2023年6月,全省共有49 家企业、77笔境外债获批发行,总金额达165.09 亿美元。其中已成功发行48 笔,募集境外资金77.1亿美元;为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全省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境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 31家;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 6189.5亿元,净流入210.2 亿元。其中,全省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184.3亿元;累计实施48个国外优惠贷款项目,贷款金额达 48.86 亿美元。江西以其开放、合作的姿态和决心融入国际金融合作和交流的大潮之中。
民心互通 多元交流促和谐
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把支持民间交往、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十年来,江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领域人文交流,从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入手,与沿线国家人民搭建起友谊的桥梁。
文化旅游合作深化扩展。2013年,江西在其首次承担的部省合作项目——中埃文化交流年活动中,组织对外文化交流团民俗艺术家小组访问埃及,向非洲人民展示了扇面作画、书法艺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后十年间,江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继续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保加利亚举办了“江西风景独好”——保加利亚“江西日”活动、在德国举办了“茶和天下·雅集”江西专场暨宜春文旅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并在省内举办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等各有特色的文旅活动。此外,江西还积极完善对外文化交流载体,建设了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等海外文化传播交流平台等,有效推进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文化相容,民心相通。
教育科技交流逐步加强。近年来,江西已连续举办5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并成功举办了6届世界VR产业大会,有效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同时,中菲水稻技术联合实验室、中菲竹产业科技合作、柬埔寨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示范等项目成功实施,有效展示了江西在农业、新能源等领域的先进实力。此外,江西依托江西孔子学院工作联盟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培训,在共建的10个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2022年3月,“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正式成立,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多国高校,开展广泛的国际陶瓷文化教育合作,中华文化推广交流平台日益丰富。江西还相继在瑞典、突尼斯、葡萄牙、加拿大、英国、韩国等地建立中医药中心、热敏灸分院等一大批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对中医药的全球传播和应用产生不可忽视的推动力。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截至目前,江西已累计与五大洲的41个国家缔结友好城市关系108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立正式友好关系的友城总数达 57 对,国际友城圈不断扩大,交往合作日益密切。
十年光阴荏苒,十年稇载而归。
过去的十年里,江西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紧扣时代脉搏,紧抓“一带一路”机遇,一笔一划书写着献给“一带一路”的“江西答卷”。
展望新的十年,江西将继续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发挥其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和重要起点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及交流,争取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绿色发展、防灾减灾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积极融入时代大潮,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走上“一带一路”的大舞台。(本刊记者 陆丰 杜雨芯)